赵堡太极拳之源流
力行
据1935年杜元化先生所著《太极拳正宗》“太极拳溯始”称:余先师蒋老夫子,原籍怀庆温县人也。生于大明万历二年,世居小留村,在县之东境,距赵堡镇数里之遥。此拳为春秋时代的老子所创,经其弟子宓喜下传数代至张三丰,又经数代由山西省太谷人王林桢传给河南省温县人蒋发,再由蒋发传至赵堡镇。
蒋发,赵堡太极拳第一代传人。原籍河南怀庆温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世代居住在距赵堡镇仅数里之遥的小留村。蒋发在22岁那年,曾在与人较技时,被一在赵堡镇旅店住宿的老人看到,老人与其同行者说:“这两人中,那个穿紫花布衫的人(即蒋发)天资还不错。”老人的评论被旅店主人听到后转告给蒋发,蒋听后知道老人是位有功夫的人,即邀店主人一道拜访了老人,并要求拜其为师学艺。老人姓王,名林桢,他商务繁忙,未予应允。经蒋再三恳求,方同意收蒋发于门下。次日,王老先生起程赴郑州检查商务,蒋发送王老师至氾水渡口,临别时约定某日返此,再携蒋发同归山西授艺。期至,蒋去氾水渡口迎接老师,老师果然如期而至。蒋接师至家,稍后打点即同师一道赴山西王老师家学习太极拳艺达7年之久,师生感情十分融洽。
蒋发向王老先生学艺时,老师告诉蒋:“我这个拳是跟一位云游道人学的。云游老人告诉我,这个拳历史十分久远,有歌为证。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传此拳术,教成神仙。'今将此歌、此道以及诸秘诀传之于汝,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
蒋发学成归家时,王老师又嘱曰:“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不传,汝传是不介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以教之,倘得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其传更好。”
蒋发回到河南温县小留村后,遵照老师的教诲,未肯将此拳轻易传人。
当时,离小留村不远的赵堡镇有个叫邢喜槐的人,一向钦佩蒋发的拳技,但由于过去与蒋发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没有机会向蒋学拳。于是每逢蒋发来赵堡镇办事,都一定格外殷勤款待,希望藉此联络感情,以便向蒋学拳。经过长达两年的考察,蒋发现邢待己十分忠厚、诚挚,待其他人也十分诚敬,于是将其所学之拳术及其中的奥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邢喜槐―――邢成了赵堡太极拳第二代传人。
邢学得十分认真、刻苦,拳技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相传具有“南墙挂画”之绝技。他遵从老师择贤传授的教诲,将此拳传给了自己的同盟兄弟张楚臣。
张楚臣,赵堡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山西人,当时在赵堡镇开菜店,后改作粮店。张又将此拳传给了陈敬柏。
陈敬柏,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赵堡镇人,人品端正,做事可靠,练功刻苦,在太极拳技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人“神拳手”。他以艺高德重享誉武林。为发展赵堡太极拳,他打破了赵堡拳术不外传的禁锢,广收门徒八百余人。其中有16人获得一技之长,有8人得此拳之大概,只有张宗禹一人全面继承了其拳艺。
张宗禹,赵堡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赵堡人,其拳艺十分高超,能达到“一羽不能落,蝇虫不能飞”的境界。他又将此拳传给其孙张彦。
张彦,赵堡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人称“神手张彦”,是位杰出的拳师,他不仅功夫全面,且能博采众长。曾走出赵堡镇,遍访各地武术名家,交流拳艺。他曾先后拜访过河南省氾水县的武状元苌乃周,山东曹州府的“千里王”黄当家,也曾三访陈家沟的武术名家。他的剑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曾在山东曹县斩巨蟒、除恶棍、杀凶僧,为当地人除三害而名震武坛。后来,他将此拳传给了陈清平。
陈清平(1795-1868),赵堡太极拳第七代传人。赵堡镇人。是位文武兼备的武林奇才,也是太极拳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拳艺高超,而且善于总结教拳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教学中他善于因材施教,他曾按习拳者的不同情况分别教授代理架、领落架或腾挪架。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1896年曾在其《杨氏太极拳》一书的序中写道:“(我)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镇的陈清平,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则产仅从陈清平处学到了太极拳精妙的技艺和拳理,而且还从他那里得到了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谱》,并据此谱创编了武式太极拳。
陈清平还将此拳传给其子陈景阳及张应昌、和兆元、牛发虎、李景颜、李作智、任长春、张敬芝等,这些人都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八代传人。其中以和兆元的技艺最为突出,曾担任nba体彩怎么买:清朝廷元老李棠阶的侍卫,被封为武伩郞之职。和氏在继承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故后人又称此拳为“和式太极拳”。
相关文章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